网上有关“如何避免在公共文化场所出现错误的科普信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避免在公共文化场所出现错误的科普信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避免:有关人员应该认真反思改正,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加强自审自纠,避免下次再出现此类低级错误在开展科学普及的同时,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功能。通过谣言研究、内容生产、联合发榜,开展正确的科学知识输出,再加以专业辅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捕捉线索—及时辟谣—正向传播”的有效工作机制,并与有关部委和商业平台形成了提供谣言线索、反馈辟谣服务的双向沟通模式
科普:地震预测与地震预警究竟有何区别
一般而言,GDP的估算都基于一个“基期”,“基期”的数据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基期”数据与经济普查的周期一致,每五年一次,虽然经济普查的时效性不高,但是统计的样本非常全面,会覆盖全美超过700万家有雇佣员工的企业,覆盖超过95%的支出统计。BEA基于经济普查的支出数据,计算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X-M),得到名义GDP,再根据价格指数缩减,得到实际GDP
但是两个“基期”年份之间的年度和季度GDP数据,就只能靠估算了。年度GDP估算主要是基于BEA的年度调查数据,覆盖15万个调查样本,季度GDP估算主要是基于BEA的月度调查数据,覆盖35500个调查样本。
季度GDP的第一次试算,叫做“advance”,在季度结束后的第一个月,此时GDP的各分项中,该季度的三个月都有完整的月度调查数据的部分,占比大概是45%。对于其他GDP的其他分项,BEA把月度调查数据和外推法结合起来,比如说库存的估计只有季度的前两个月的调查数据,商品进出口的估计也只有前两个月的调查数据,那么该季度的第三个月的数据就使用外推法,月度调查数据不全的GDP分项占比大概是30%。而服务业数据缺失比较多,那么季度的服务支出数据主要是基于月度趋势和五花八门的指标来估算,比如我们在前文提到,居民的电力和天然气消费支出,就通过天气温度的变化估算;而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支出,由这些行业的就业情况、工作时间和盈利水平来测算。基于趋势外推的GDP分项占比大概是25%。
季度GDP的第二次试算,叫做“preliminary”,在季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后发布,此时估算的原始数据中有四分之三是新获得,或者修正后的月度数据。在这一步中,70%的数据是修正后的月度数据,7%是新拿到的月度调查数据,而基于趋势外推的GDP分项占比大概是23%。
季度GDP的第三次试算,叫做“final”,在季度结束后的三个月,此时基于趋势外推的GDP分项占比由23%降至13%,这种下降主要得益于季度服务业调查。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会明白,经济数据,尤其是季度初值,之所以总是滞后于形势变化,第一个原因是前一季度的第三个月的数据很多有缺失,尤其是服务业,第二个原因是月度调查覆盖的面比较小,有时无法充分反映经济的全貌。甚至有些宏观经济指标只能依靠过去的趋势来外推,那么如果经济形势基本面出现了变化,趋势出现了逆转,那么依靠过去的趋势来外推,当然无法及时捕捉经济形势变化的信号。
而且在实际经济预测中,预测误差有时甚至会很大,有一些预测指标是来自政府统计机构用来构建实际GDP的月度数据,比如实际个人消费支出(PCE),轻型汽车销售,建筑支出,非国防资本品出货量,商业库存以及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等重要月度数据。这些类型的数据通常被称为“硬数据”。
还有一类数据,也用于评估经济运行的情况。主要来自于企业调查,消费者信心和情绪调查,以及股票价格和圣路易斯联储金融压力指数等金融市场指标。劳动力市场数据并不直接计入实际GDP,但是也作为经济运行健康与否的观察指标,比如每月工作岗位数变动,失业率和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等,这些类型的数据通常被称为“软数据”。从下图可以看到,基于“硬数据”和“软数据”对经济的预判有很大差异。
那么该如何更好的把握形势变化呢?一个方法是观察更高频的数据,比如旬度,甚至是周度数据,比如很多分析师爱用的发电量,港口库存等,第二个方法是深入到有代表性的行业和龙头企业,挖掘行业数据和企业微观数据,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经济形势出现变化时,最先感受到的是企业。
但是行业研究和企业财务并不是宏观分析师的专长,但是资本市场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本市场有大量的研究员在深挖行业和企业,那么深度的行业和个股报告,就是宏观研究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股价也是重要的先行指标,所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就是体现在股价会提前反映公司和行业的前景,而公司和行业的前景的背后,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但是要注意的是,股价等参考数据跟经济基本面之间,要有扎实的逻辑联系,不能仅靠各种五花八门的数据就武断的做出研判。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科普资料
在地震学界,“地震预测”主要是地震部门利用现有地震仪器和监测手段,采集,记录提取地震异常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作出的科学预测,一般用于表示对地震的长期形势进行判断——比如尼泊尔坐落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带上,那么长期来看这里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当然更大,这也符合大家看到有文章说有科学家预测尼泊尔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
“地震预警”是跑在地震波抵达距离震源更远地方的避难警报,即地震已经发生,但是要把地震的消息快速传递到地震还未波及的地区,这也是真正有效的防灾手段,也是我们需要着重做的。当一个大地震发生后,在大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震台首先收到了地震波。这时立刻发出告警信号,由于电磁波传播极快,可以使远处的地区在地震波还没有到达之前就知道发生了大地震,立即采取避让措施,减轻人员伤亡。
“地震预报”(prediction)则用来表示对中短期甚至是即将发生的地震发出警报。我们通常所关心的,其实就是对地震的“短临预报”,希望预报发出后,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及时逃生。1966年以来,我国虽然在海城地震、松潘地震等取得了有减灾实效的成功预报地震的例子,但地震预报仍是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各国仍在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中,能做出预报的地震仍占少数。在当前尚未攻克地震预报难关的情况下,地震预报只能预测出一段时间内、一定区域发生一定震级的地震,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都说得非常准确的地震预报非常可能是谣言。
启动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的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让我们一起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吧!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科普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科普资料(一)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将于8月29日启动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切实做好宣传周筹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要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维护和优化高效、有序、统一、安全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引导带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品供给更营养、更健康;要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引导各界共同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食品安全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宣传周主题,突出宣传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共治共享的理念。
(二)集中展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依法履职尽责,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利用科技赋能提高监管效能,维护食品安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
(三)引导食品企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引领食品产业创新驱动、提档升级,发挥品牌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守法,提高维权能力和科学素养,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三、活动安排
(一)国家层面。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27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共同制定《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及分工方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方案组织开展活动。
(二)地方层面。各级食品安全办联合同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参照国家层面活动方案,结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组织开展宣传周活动。
(三)社会层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动员和指导各类社会团体、市场主体、协(学)会,广泛开展面向广大消费者、食品从业者和媒体记者等的科普宣传、诚信从业、技能培训等主题宣传活动。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级食品安全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并形成规模声势。同步部署疫情、消防、交通、防踩踏等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排查,消除隐患,落实应急预案,严防事故发生。
(二)增强活动实效。使用统一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标志。做好宣传报道和新闻服务,切实形成全媒体覆盖格局。注意紧扣传播规律和公众关切,积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不断丰富宣传思路和方式方法。加强宣传周期间相关舆情监测,及时研判,稳妥发布,确保舆论环境平稳有序。
(三)严肃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
(四)及时总结成效。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注意总结宣传周活动的成效和经验,总结报告电子版于9月30日前报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办。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科普资料(二)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生活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下面这4个食品安全小常识,教你怎么在生活中保证食品安全!
(一)聪明购买:常温先买,冷冻后买;
(二)食材处理:分开处理,生熟食物;
(三)烹饪加热,彻底煮熟;
(四)菜剩饭怎么办?提前分装,2小时内放进冰箱,冰箱保存不超过3天,彻底加热,煮沸加热3-5分钟,吃多少热多少,不反复加热。
三、食品安全小常识
(一)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
(二)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的食品。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4.少吃油炸、油煎食品。4
四、食品安全宣传之选购妙招
(一)看包装: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二)看色泽: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使用。
(三)闻香味:产品香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四)品滋味:产品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得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
五、食品安全宣传之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
(一)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二)不是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三)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四)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五)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六)生吃瓜果要洗净。
(七)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之前洗手的习惯。
六、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科普资料(三)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如何吃得健康又安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吧。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口诀
一、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水,洗净双手再下厨,饮食用具勤清洗,昆虫老鼠要驱除。
二、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定要分,切莫混杂共保存,刀砧容器各归各,避免污染惹病生。
三、安全煮熟:肉禽蛋品要煮熟,贪吃生鲜是糊涂,虫卵病菌需杀尽,再度加热也要足。
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熟食常温难久藏,食毕及时进冰箱,食前仍需加温煮,冰箱 不是保险箱。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饮食用水要达标,菜果新鲜仔细挑,保质期过不再吃,莫为省钱把病招。
保持清洁
01、勤洗手
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如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流动安全的水,然后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手。
02、餐具和厨具要清洁
清洗餐具和厨具时,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03、厨房环境要清洁
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内外要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经常更换。
生熟分开
01、生熟食物要分开
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02、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01、烹调要煮熟、烧透
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等。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
02、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01、室温不安全
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变质食品应冷藏存放(5℃以下);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温放置时间越长,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就越大。从安全角度考虑,食物出锅后应立即食用。
02、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
如果把温热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导致冰箱超负荷运转,食物中心温度无法快速下降,致病菌可能会趁机大量繁殖达到足够引起中毒的数量。因此,要待食物冷却至室温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
03、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
04、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失去最佳食用价值。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冻室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最好也不要超过3个月。先买的先吃,时间过长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05、不买、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01、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
02、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
03、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科普资料(四)一.食品还分普通食品和特殊食品吗?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的定义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第四章单列特殊食品一节并指出,国家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也就是说,食品确有特殊和普通之分。
二.特殊食品都有哪些?
前面提到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都属于特殊食品。我们一一来看看他们特殊在哪儿。
1.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该类产品实施注册和备案管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16740-2014)及相关规定对此类产品进行管理。
2.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也称为FSMP,即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这类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或代谢紊乱等人群的每日营养需要,或为了满足医学状况或疾病人群对部分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普通食品或其他特殊膳食食品共同使用,在临床上称为“肠内营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及相关规定对此类产品进行管理。
3. 婴幼儿配方食品:包括婴儿(0-12月龄)配方食品、较大婴儿(6-12月龄)和幼儿(12-36月龄)配方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其实就是大家常说常见的“婴幼儿奶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25596-2010)及相关规定对此类产品进行管理。
三. 什么是特殊膳食用食品?
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分类体系中,有一类叫做特殊膳食用食品,它不是我国特有的,国外也有该分类。从特殊膳食用食品带有的“特殊”二字,大家可以看出它不是普通食品,也属于“特殊食品”的范畴,因而也备受关注。特殊膳食用食品是指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要,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
四.分清真正的特殊食品
前面讲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对我国的“特殊食品”有所了解了吧,那现在咱们就回到刚开始的那些概念上。
1. 保健品、营养品、补品:如果是食品,其规范的叫法是保健食品。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前,应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查询其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XXXXXXXX)。
2. 强化食品:(营养)强化食品,是指为了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的营养素,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如铁强化酱油、强化面粉、孕妇奶粉等。强化食品是一个名称,但并不是一种食品分类,它可能是普通食品,也可以是“特殊食品”。其中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 儿童食品、学生食品、中老年食品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尚没有制定儿童食品、学生食品、老年食品等的产品标准,世面上标称为此的相关产品多是企业根据研发资料,按照GB14880的要求添加了一些营养素的产品。未来国家会积极推进相关标准的立项和制定,以规范市场秩序、满足消费者需求。
4.标签标识:国家对于食品的标签标识有专门的标准规定,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等。因此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不管是普通食品还是“特殊食品”,都应仔细查看其标签标识,分清什么是真正的特殊食品。
关于“如何避免在公共文化场所出现错误的科普信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宰文科]投稿,不代表亮亮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ro99.cn/bkqs/202412-555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亮亮号的签约作者“宰文科”!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避免在公共文化场所出现错误的科普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亮亮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避免在公共文化场所出现错误的科普信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避免在公共文化场所出现错误的科普信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