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普小课堂

网上有关“动物科普小课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动物科普小课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动物的社群结构和行为特...

网上有关“动物科普小课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动物科普小课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动物的社群结构和行为特征大都与捕食现象有关,这些特征既能使动物得到食物,而又不能致使自己沦为其他动物的食物。

有很多动物的一生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群中度过的。

社群:是指同一物种中的一些个体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比其他同种个体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更长。

动物社群大小和复杂性在不同类群的动物中有很大不同。如:

鱼类和两栖类:只在每年的生殖季节内才临时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

某些昆虫,鸟类,哺乳动物:整个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庞大而结构复杂的社会中。

第一节 动物社群生活的好处

一、社群生活对被捕食者(猎物)的好处

1、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动物群体数目比动物个体数目少得多,所以,一个不是动物想要找到一个动物群体要比找到单独活动的一只困难。

在较大的动物群体中,特别容易受到攻击的个体常常躲在其他个体的后面儿不易被捕食者发现。如,角马的幼马总是被母马引导到角马群的另一面,以远离斑鬣狗的攻击。

2、警觉性的提高有助于及早发现捕食者

多数哺乳动物是靠逃跑,而不是靠隐蔽来获得安全的。提高警觉性可以及早发现捕食者对这些动物来说意味着能脱离危险。

1)组成群体的个体越多,捕食者被及早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2)如果一个动物能够觉察到它的同伴发现了捕食者,那么它就会由于有这样一个同伴而获得好处。

3)在一个动物群中,如果某些个体具有较强的警惕性,那对全群都回带来好处。如,灵长类的猴群,成年的雄猴常常占据最有利于发现捕食者的制高点,当猴群中的其他成员正在取食的时候,它却担任全群的警戒工作。

3、稀释效应

对于任何一种捕食动物的攻击来说,猎物群越大,其中每一个个体被猎杀的机会就越小。因此,一个动物就会由于同其他同种动物生活在一起而得到保护,这种现象称为“稀释和保护效应”。

例1、鸵鸟:鸵鸟社群的增大虽然只能使警觉性稍微增加,但却可以大大地减少每个个体被狮子吃掉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狮子在每次攻击时只能杀死一只鸵鸟。

例2、斑马:一个由100只斑马组成的斑马群,其中每只斑马在每次受到攻击时被猎杀的概率只有1%;而这个斑马群吸引捕食者攻击的次数不可能比独居斑马大100倍。这就是稀释效应的结果,因此,很多动物的社群生活行为就是这样在长期进化中发展而来。

4、集体防御

被捕食的动物不比捕食动物小或具有专门的防御武器,那么靠几个或更多的个体联合一致行动,就可能抵挡或挫败捕食动物的攻击。

1)特殊防御武器:蜜蜂、胡蜂的舌体较小,可以比攻击它的捕食者小数千倍,它们靠特殊的防御武器。

2)群起攻击:燕子、乌鸦、红嘴鸥等鸟类,在遇到偷袭鸟蛋或雏鸟的捕食者时,常常会群起攻击驱逐捕食者。

3)集体防御防线:麝牛遇到狼群时候,围成一圈,身体强壮的麝牛在最外圈,把容易受到攻击的个体保护在中间,头一律向外,用角对着狼群。这样形成的防御防线,一般是不能被狼群攻破的。

5、迷惑捕食者

捕食动物在追捕猎物时,可能会遇到几只猎物向不同方向奔跑的情形,它将面临选择哪一个猎物作为攻击目标的问题。捕食动物受到这样的迷惑,可能因此丧失捕食机会。

6、避免使自己成为牺牲品

1)动物保护自己的较好方法是使自己更加靠近同群中其他个体,从而使自己避免成为最靠近捕食者的个体。

2)当捕食动物逼近时,通过上述行为可导致群体的密集收缩。

3)捕食动物从一个密切靠拢的动物群中获得猎物比较困难。

二、社群生活对捕食者的好处

1、通过信息交流更快地找到食物

2、提高猎食成功率

3、便于捕捉较大的猎物

4、有利于捕食者在与其他捕食者的竞争中取胜

第二节 社群生活与种内关系

一、永久性的社群

喜欢群居的动物,特别是小群体,常常形成永久性的社群。

例如:狼群,并不是由不同的个体临时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群体;相反,它的成员相当稳定,而且是一种长期的个体组合。

永久性社群的动物还包括:狮子、野狗、鬣狗、獴、多数灵长类动物、多数有蹄类动物,某些啮齿类。

例如:猩猩的永久性社群(动画5-2-1-1)

狮子的永久性社群(动画)

二、近亲生殖

1、亲近生殖的原因和后果:家族成员和社群成员的稳定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辨识和相互学习,而且也是建立一个更复杂的社群关系的先决条件。但是,社群成员的稳定性还会导致另外一种后果,即近亲生殖,而近亲生殖往往会引起种系退化和生活力下降。

研究表明:

大山雀近亲交配后代的死亡率比非近亲交配后带的死亡率大71%;

狒狒的近亲交配可使后代生活率下降40%。

2、避免近亲交配的机制之一:

外迁行为: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动物近亲交配的机会很少。动物群体借助两性个体的外迁,可以有效地避免近亲交配的发生。作为避免近亲交配的一种行为机制,通过进化,外迁行为出现在很多不同的动物中。

(1)、野狗、黑猩猩、阿拉伯知更鸟:雌性离开出生群,雄性留下来。

(2)、鬣狗、狮子、狒狒、罗猴、多数有蹄类:雄性离开出生群,雌性留下来。

3、避免近亲交配的机制之二:

稀释效应:生活在不表现任何社会结构的大群体中的动物,一个雌性个体同近亲雄性(父亲或兄弟)相遇并交配的概率极低,这种稀释效应,可以有效避免近亲交配。

如:角马、织巢鸟、椋鸟。

4、避免近亲交配的机制之三:

特殊机制:研究表明,同一窝长大的狼(同父同母),两性间根本不存在性的吸引力,在他们之间也从不会发生交配现象。分析必然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防止近亲交配的特殊机制。

三、社群成员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1、如果动物是在一个永久性的社群中度过它们的一生,那么不仅它们的配偶,而且社群中的其他成员也往往与它们有亲缘关系。

2、社群成员之间有亲缘关系,这将有可能使亲缘选择在社群进化中发挥作用,促使社群结构进一步复杂化。

3、在基因水平上起作用的自然选择。必将“偏爱”那些能给自己的亲属带来好处的行为,哪怕这种行为对自己可能不利。如双亲的护幼行为。

4、动物可以得到来自亲属的其他帮助或给自己的亲属以帮助。这种帮助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互相合作、抑制竞争和帮助抚育后代。

5、亲缘关系也同样是一种强大的选择压力,有利于动物朝彼此合作和产生利他行为的方向发展。

四、动物社群内的生殖优势

普通的动物群:

潜在的配偶和潜在的争偶者都近在咫尺,因此在这样的动物群中很容易找到配偶,也很容易在生殖上产生独占优势。

具有一定社会结构的亲缘动物群:

潜在的竞争者往往还同时是一个与自己共有一定比例基因的亲属或合作伙伴。如果一个动物能够从自己伙伴那里获得某些好处,那么它对这样一个伙伴所占有的优势就不应该太大,以免造成伙伴的死亡或离去。

1、很多社会性动物中,雄性个体之间的竞争往往导致优势等级的产生,而优势个体拥有最大的交配权。这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表现非常明显。

(1)、在比较小和紧密的动物社群中,交配权往往只属于一只雄性动物。

如:某些獴、狼、野狗、火鸡、阿拉伯知更鸟。

(2)、在很多动物社群,雄性个体间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最优势的一只雄性外,其他雄性个体往往被全部赶出社群。

如:叶猴、斑马、海豹、多种羚羊和啮齿类、某些猴类。

2、少数动物的社群没有优势等级的分化,群内允许两只或更多只雄性动物具有同等的交配权。

如:狮子。

分析在雄狮之间缺乏竞争的可能原因:

(1) 战斗所带来的能量消耗和损失太大;

(2) 雄狮之间需要合作,以便维持对一个雌狮群的占有;

(3) 不可能每次交配都能导致产生后代;

(4) 雄狮彼此之间有着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多半是兄弟)。

3、雌性动物之间的竞争不如雄性动物激烈,而且一般不是为了交配而竞争(交配机会很多),而是为了生殖权而竞争。而狮群、多数有蹄类正相反,所有雌兽都可以产子繁殖。

如:在倭獴、野狗、狼群中,通常只有一只最优势的雌兽进行生殖,它能够抑制其他雌兽的发情和限制它们的交配。

导致一个雌兽垄断生殖权的因素分析有下列几种或者综合因素:

(1)、一只雌性动物是否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后代供全群抚养。如野狗一窝可产16只幼仔,而狮子一窝只能产6只;

(2)、如果非优势雌性个体不能成功进行生殖的话,最好能存活到优势个体死亡后,以便取而代之;

(3)、动物社群比较小和比较紧凑时,更有利于优势个体有效地控制从属个体;

(4)、优势个体与从属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由于亲缘选择的作用,将使引起竞争的自然选择压力减弱。

五、社群内的食物竞争和食物分享

在一个动物社群中,各成员之间必然会发生争夺食物的竞争,特别是在食物短缺的时候。食物的性质和利用食物的方式显然会影响竞争的范围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1、漫游的食草兽角马、斑马、野牛等,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几乎不会因为新伙伴的加入而发生争抢食物的竞争;但随着动物群的增大,它们不得不漫游到更远的地方吃草。

2、很多吃果实的灵长类和社会性动物,经常为食物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因为它们的食物常常发生短缺。

3、在社群内,一个从属个体在觅到食物以后,往往会被优势个体抢走。

4、分享食物在灵长类和食肉类哺乳动物中比较常见。

(1)狒狒和黑猩猩往往在得到了一块肉以后,允许其他个体前来分享。分享行为有时候表现为发现食物后,主动呼唤和引导同伴去共同享用。

(2)雄狮比雌狮更能容忍幼狮分享食物,虽然它不允许其他成年狮分享。分析时因为雄狮与幼狮的亲缘关系往往比雌狮与非亲生幼狮的亲缘关系要密切得多。

(3)野狗常常把食物反吐给群中的其他成员,包括成年犬和幼犬。

(4)狼和獴也常常反吐食物或把食物带回喂给幼兽,不管这些幼兽是不是它们自己所生。

(5)在昆虫社会中,亲缘选择将更加有利于个体之间的合作,而不利于个体之间的竞争。

第三节 营社群生活的主要动物类群

一、昆虫

具有社群生活行为的昆虫数量极其巨大。如,1平方公里热带雨林中,营社群生活的蚂蚁种类比全球猿猴的种类还多。

(一)社会性胡蜂

目前已记载的社会性胡蜂有725种。

昆虫社会生物学的四大基本发现都来源于对胡蜂的研究或主要是依据对胡蜂的研究。这四大基本发现是:

1)等级分化是由营养条件控制的;

2)行为特征可用于分类和系统发生方面的研究;

3)交哺现象;

4)优势行为。

更重要的是,现存的胡蜂种类最清楚地显示了从独居到发达的社会性生活转变的各个进化阶段。

(二)社会性蜜蜂

蜜蜂中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和大量的社会组织形式,为研究社会行为的进化过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最常见的蜜蜂(Apis mellii fera)是社会性最发达的蜜蜂,社会复杂程度的标准有社群的大小、蜂王和工蜂间的差异程度、蜂群成员间的利他行为、雄蜂产出的周期性、化学通讯的发达程度、蜂巢温度的调节和其他内稳定性为等。

蜜蜂的舞蹈语言是区别于其他所有昆虫的一个独有特征,舞蹈动作是在蜂箱内做给其他工蜂看的,可传递食物的方位、距离和新巢位的信息。

动画5-3-2-1蜜蜂的社会行为。

(三)蚂蚁

蚂蚁在地球上分布非常那个广泛,个体数量非常多,蚁群的大小由几百只到几万只不等。

蚁后从蛹中羽化出来生有翅膀,工蚁是生殖腺不发育的雌蚁,个体小没有翅。

有翅的雄蚁和蚁后总是远离蚁巢群体婚飞,蚁后一旦受精双翅就会脱落,并在土中挖穴,繁育第一批工蚁。

在较为高等的蚂蚁冢,一个巢中通常只有一只蚁后,而工蚁有几种不同类型,有专门采食的、有专门喂养幼蚁的,还有保卫蚁巢的兵蚁。

有多种蚂蚁的工蚁专门产所谓的营养卵用来喂养蚁后、幼蚁和其他工蚁。

雄蚁是未受精卵发育成的,离巢后与蚁后交配,然后死去。

二、鱼类

鱼类的社会行为没有全社会性昆虫那样复杂。

鱼群可能是最明显的社会行为。

生活在开阔水域的一些鱼类的结群行为的好处:

1、有助于减少每条鱼遭到捕食者攻击的风险;

2、节省运动能量的消耗(有头鱼的带领);

3、增加寻觅呈斑块状食物资源的能力;

4、增加找到配偶的机会。

图5-3-2-1 鱼群是鱼类主要的社群行为结构,表现为取食、逃避、运动和休息

三、鸟类

鸟类社群行为没有昆虫那样的明确分工。

鸟类最复杂的社会行为主要表现在生殖合作中,生殖合作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公共巢和巢中帮手。

公共巢的代表动物:犀鹃

巢中帮手:犀鸟。

四、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多半是一雄多雌或母兽与其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哺乳动物的所有目中都有一些种类发展出复杂的社会组织,其中以有袋类、食肉目、有蹄类和灵长类动物大都属于母系社会组织,母兽常常同子女中的雌性后代生活在一起。

以母兽为核心,群体中除了女儿,还经常有姐妹和侄女。

雄性个体达到性成熟时会离群外迁,因此群体中的成年雄兽一般与同群的其他成年个体没有亲缘关系。

哺乳动物复杂社会行为实例:

1、狮子:雌狮共同喂养幼狮。

2、狼:从属个体的狼常常把食物反吐给优势狼及其幼仔。

3、条纹獴:集体生殖,产子一个窝里,共同喂养后代。

课堂作业:

1、生活在社群中的鸵鸟个体被狮子捕食的机会大大地减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2、狮子的社群属于永久性社群还是临时性社群?

3、避免近亲交配的外迁行为中,什么性别的野狗的外迁?

4、社群中的雌性动物之间发生竞争时,是为了争夺交配权还是生殖权?

5、蜜蜂的社群等级分化是由( )条件控制的?(A温度,B营养,C遗传)

小狗的撒尿、猫的叫春、狼的嚎叫、河马的泼洒粪便、猿猴相互梳理毛发、蜜蜂的舞蹈、座头鲸的歌声、等等,所有动物甚至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

比如:

动作:

1 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遇到危险时他们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就像摇动着的白色“信号旗”,以此来告诉同伴:危险,快跑!

2 蜜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3 一只猩猩经过人的训练,能掌握几百个用手势表达的单词,与人进行简单的交谈。

气味:

1 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进能分泌0.1微克的性激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角甚至在一千米以外都能接受到这种信号,马上赶来与其幽会。

2 蜜蜂分群时蜂王离开原来的蜂巢到另一个地方,会分泌一种聚集激素,使失散的蜜蜂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很快组成一个新的蜂群。

3 蚂蚁外出寻物时,能利用它分泌的追踪激素标志路线,引导同伴找到食物所在地。

4 蚜虫发现七星瓢虫等天敌来袭时,马上分泌警告激素,告诫其他同伴不要求前来以免被吃掉。

声音:

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仿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克尼亚的鹦鹉竟然“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呢!

关于“动物科普小课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巧风]投稿,不代表亮亮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ro99.cn/bkqs/202412-1869.html

(9)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巧风
    巧风 2024年12月16日

    我是亮亮号的签约作者“巧风”!

  • 巧风
    巧风 2024年12月16日

    希望本篇文章《动物科普小课堂》能对你有所帮助!

  • 巧风
    巧风 2024年12月16日

    本站[亮亮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巧风
    巧风 2024年12月1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动物科普小课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动物科普小课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动物的社群结构和行为特...

    联系我们

    邮件:亮亮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