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七上科学知识脉络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上科学知识脉络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玩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 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 和 。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 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借助工具准确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 X 圈数。例:操场的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
6、体积的测量:
(1)液体的体积: 。
(2)规则的固体:
(3)不规则的固体:
排液法(适用于沉且不吸水):
针压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悬挂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包裹法(适用于沉且吸水):
7、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仰视导致:偏小,俯视导致:偏大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它的规定: 温度定为100,
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 。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 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 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 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
5、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
(2)构造特点: 、
(3)优点: 、
(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
(5)测量范围(量程): 。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天平测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改变物体的 、 、 都不会改变物体的质量大小。
2、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 1千克=1000克
质量单位的换算:
1吨= 千克,1千克= 克= 毫克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4、托盘天平的使用(放平稳;调平;称量;收拾)
(1)游码移到“0”刻度线,天平放水平;
(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向指针的反方向调节;
(3)左物右码,取码用镊不用手,先大后小再游码;
(4)读数: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质量
(5)称量后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注意:使用时不能测超量程的物体,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应放在纸上或烧杯中。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标准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古代的计时方法: ,现在在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器: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测量。
2、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常用的单位:分、小时、天等,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日常生活中的表、钟是测: 的工具,而 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工具,它分为 、 两种。
4、注意表和停表的读数
5. 时间的两种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6,测量时间的其他工具:日晷、沙漏、钟、表和原子钟。
第七节: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式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指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2、探究的实例:天花和牛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灯不亮的探究、黑盒问题、医生诊断病情。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2
2008-11-01 09:30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物 非生物
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 对刺激没有反应
能生长 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 不需要营养
能繁殖后代 不能繁殖后代
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需要新陈代谢 不需要新陈代谢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
动物 植物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
基本上能快速运动 基本上不能快速运动
靠摄取食物以获得营养 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制造养料
对刺激有反射 对刺激有反射
生长否持续终生 生长持续终生
(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3
2008-11-01 09:32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 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的依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
2,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3动物的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类群 代表物 特征 生活习性 呼吸器官
鱼类 鲫鱼,鲢鱼 生活在水中,无四肢,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 水生 鳃
两栖类 青蛙,娃娃鱼 幼体生活在水肿,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在陆上或水中,卵生 成体水陆两栖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兼用皮肤
爬行类 蜥蜴,乌龟 一般贴地爬行,表皮干燥,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生 陆生 用肺呼吸
鸟类 家鸽 提表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卵生 陆生并能飞翔 肺较发达有气囊相连
哺乳类 人,虎,鲸鱼 体表有毛,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体温恒定 陆生 用肺呼吸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4
2008-11-01 09:33
4,无脊椎动物
动物类群 特 征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身体单细胞 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太阳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母、水螅、海蜇、珊瑚虫、海葵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部扁平 涡虫、血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钩虫、丝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体节 蚯蚓、沙蚕、蚂蝗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蜗牛、河蚌、螺、乌贼
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蝗虫、虾、蚱蜢、蜈蚣
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 海参、海盘车、海胆
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
6.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
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
7、学会利用生物分类的:逐级分类框架检索图来给生物分类。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生物可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相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
相同点越多。
有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被子植物:
2、植物分类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营养器官)、种子(生殖器官)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种子靠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种子靠孢子繁殖(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种子果实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和分裂繁殖
3.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一个),雄蕊(多个)组成。
4.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发育成种子后外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5.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
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
6.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
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7.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变量)。
第四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动物 无 有 有 有 无 一般无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一般有
2、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的意义:细胞体积增大。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使细胞种类增多。
细胞分化导致出现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细胞生长使得子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第四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动物 无 有 有 有 无 一般无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一般有
2、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的意义:细胞体积增大。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使细胞种类增多。
细胞分化导致出现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细胞生长使得子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 单细胞生物
(1)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里。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2)衣藻(单细胞植物)与洋葱表皮细胞(多细胞植物)的对比
内 容 衣 藻 洋葱表皮细胞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不同点 眼点(感光)、鞭毛(运动) 无眼点和鞭毛
(3)衣藻(单细胞植物)与草履虫(单细胞动物)的对比
内 容 衣 藻 草履虫
相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眼点、鞭毛、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纤毛、收缩泡、食物泡、肛孔
2、细菌和真菌(两者合称微生物)(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按形态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靠分裂生殖。
(2)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主要有三类:酵母菌、霉菌、食用菌。常见的食物菌有:香菇、蘑菇、木耳、金针菇、银耳、灵芝。
3、细菌、真菌、植物细胞的对比
对比内容 细菌 真菌 植物
细胞壁 有 有 有
细胞膜 有 有 有
细胞质 有 有 有
细胞核 无 有 有
叶绿体 无 无 有
营养方式 异养型 异养型 自养型
生物类型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1、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细菌);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8
2008-11-01 09:40
5、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称组
织。
6、植物组织
组织名称 结构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保护作用
输导组织 筛状,管状结构 输送物质,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营养组织 绿色,有叶绿体 制作和贮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支撑和保护
分生组织 始终保持分裂能力 分裂产生新细胞
树叶由多种组织构成,表皮有保护组织,叶肉有
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
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有输导组织。
皮肤的结构按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
部分组成。看书P73
7、动物组织
组织名称 分布特点 主要类型 结构特点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体表和管腔壁内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骨组织、软骨组织、血液、肌腱、 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肌肉组织 骨骼、心脏、及其它器官的管壁上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排列有序、
间质少 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脑、脊髓、
感觉器官 由神经细胞构成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触觉小体和冷敏小体主要是由神经组织构成。
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
8、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有血管)和皮下组织三层。
9、微生物滋生的条件:水分、空气、温度。
10、食物的贮藏方法:干藏法、冷藏法、加热法、真空保存法。
树叶由多种组织构成,表皮有保护组织,叶肉有
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
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有输导组织。
皮肤的结构按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
部分组成。看书P73
科学素养的成长规律是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
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的活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构成科学素养的各要素中,科学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学成的”,而科学方法和能力、习惯、态度、精神等主要靠“养成”和“练成”。科学素养的成长要求科学教育活动必须是重视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的要素:
1、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知识是各种知识的汇总,包括科学理论知识、科技应用知识及各种科学信息。科学技能是主体在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完成某项科学任务所采取的活动方式。?
2、科学方法与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测量方法等获取经验材料或科学事实的一般方法,还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以及假设方法、思想实验、理想化方法等。
3、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怀疑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等。科学态度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的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4、科学行为习惯
科学行为习惯是科学素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一般包括:勤动脑探究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生活习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习惯。科学知识与技能是构成和发展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没有一定的科学事实作基础,科学素养就无从谈起。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即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学习方法的训练,科学的方法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有助于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灵魂,体现的是对科学的关心和热爱。
关于“七上科学知识脉络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侯炳錦]投稿,不代表亮亮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pro99.cn/bkqs/202412-1053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亮亮号的签约作者“侯炳錦”!
希望本篇文章《七上科学知识脉络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亮亮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七上科学知识脉络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上科学知识脉络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七年级...